10月25日中午鴨子驅車經過這段路,哇,好美的一段。
前陣子台南玉井剛發生砍樹事件,當地區長還被記過。
其實仔細看,這段路不砍樹,只讓樹椏走"Y"字型,電線由樹梢穿過。
拍照後鴨子再往前車,又經過另一段美徑。
哈,台南鄉間綠樹真多喲。
接著鴨子想到了一個地方:通濟宮。
記得某一天的黃昏,鴨子曾騎機車來尋,可惜天色暗得快,沒來成,這回順路一探。
通濟宮舊廟是縣定古蹟,十年前鴨子常打它門前過,這麼多年是第一次踏入這座古廟。
廟中主祀天上聖母。
廟中有不少的匾額及泥塑,很有可看性。
入了廟,心情大不同.......
先人渡海來台是什麼樣的心情呢?
鴨子特別記下這一天。
下回您到新營鐵線橋,記得入廟參拜。
維基百科:
該廟約創設於清康熙中葉,神像為當地先民來臺時從福建湄洲迎來,以保佑航程平安,但具體的建廟時間則不詳。建廟之後,在清嘉慶二年時由當地士紳劉得昌首捐銀九十六圓重修廟貌,並添置香田來維持廟宇運作。而在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元年 (1912年)時,該廟亦重修過,當時廟貌已與今貌大同小異。
然而在日昭和六年(1931年)的冬至時,廟宇前殿毀於地震,但因為經濟困難只好搭建簡陋前殿來應急。而在八年後的皇民化運動期間,僅存的後殿又於該年農曆六月被以「妨礙交通」之名義遭到拆毀,神像則要被帶到新營郡役所火化升天。而為了保護神像,「大媽」被藏於庄民楊耀輝家中,但兩尊「東西媽」因為高近五尺而無法藏匿,被送到了郡役所,不過據說火化之時因為「東西媽」臉上流汗,而令郡守感到驚訝,差人叫庄民迎回神像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民國四十八年(1945年)農曆十二月時管理人蘇新助提議重建廟宇,並成立籌建委員會,聘臺南府城「鬃師」葉鬃主其事,擇於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農曆二月動工。而由於物價波動激烈,所以在建材方面大量使用被拆毀的舊廟建材,此外因為木材多腐朽而得稍加切割,故此次重建的廟宇小於拆毀前的規模。該廟於動工當年的7月13日(農曆六月十八日)入廟安座,將原先分祀民宅中的眾神迎回,後來受到7月20日的幣制改革影響,工程提前於該年10月(農曆九月)左右完工,於1950年1月15日(農曆十一月廿七日)暫行落成典禮,之後則是在民國四十八年4月30日(農曆三月廿三)媽祖誕辰時舉行正式的入廟大典,並進行「三獻科」普渡和籌組往臺南大天后宮進香請火的進香團。
由於通濟宮位在庄頭中心,腹地有限,又歷經1963年的東山大地震、1975年的八一七水災與1981年的九三水災,故有另建新廟之議。最後在1991年於庄郊西北側動工建廟,於1995年仲秋完工。完工之後神像大多移到新廟供奉,舊廟留下兩尊媽祖與後來增祀的田都元帥神像,另外還有舊香爐、籤筒等神器和兩座古碑。
近年來臺南縣政府曾在2005年時整修過該廟。